2022年8月18日上午,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沈千帆一行到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以下简称“高精尖创新中心”)调研座谈。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百精陪同调研并座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高精尖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易作汇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宣教处处长寇红江,宣教处干部、四级调研员赵国伟,宣教处干部姜男等参加活动。
沈千帆副书记一行调研考察了高精尖创新中心,并体验了党史百年沉浸式互动体验XR项目。
座谈会上,胡百精副校长首先对沈千帆副书记一行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过去几年,高精尖创新中心搭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资源平台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为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水平、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等方面发挥了实效,在北京乃至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已经成为立足北京、服务全国的思政课教育教学基础资源,先后两次获得习近平总书记“点赞”。他强调,高精尖创新中心现阶段取得的工作成绩离不开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也希望市委教育工委继续关心支持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发展,在“大思政课”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等方面给予更多指导和帮助;中国人民大学也将一如既往全力支持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推动高精尖创新中心取得更多更大进步。
王易教授汇报了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成果、下一阶段工作计划及面临的现实困难。她表示,高精尖创新中心始终围绕找准高点定位、推进精准发力、实现尖端突破,聚焦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不断探索推动思政课教育教学“往新里走”“往精里走”“往实里走”的现实举措。王易教授全面展示了六大课程资源平台及集体备课平台,重点介绍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一体化教学资源、党史学习教育系列可视化教材、“青椒论坛”“疫情防控公开课”“周末理论大讲堂”等资源和品牌活动。她指出,下一阶段,高精尖创新中心将围绕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完善“大思政课”育人格局,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等工作重点发力。
寇红江处长表示,高精尖创新中心要结合资源平台建设成果,在思政课改革创新上进一步发挥引领作用,并从五个方面对高精尖创新中心工作提出要求,即打造品牌、增加效益,攻坚克难、逐个突破,汇聚人才、完善队伍,用好科技、关注学生,作出贡献、扩大影响。他指出,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是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之一,不仅要重视深入实践一线开展思政教学,也要重视将实践性内容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他强调,在下一阶段工作中,高精尖创新中心要系统谋划学习研究宣传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思政课教学攻坚、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等重点工作。
沈千帆副书记在总结讲话中对高精尖创新中心的建设成果表示肯定。他指出,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的课程资源平台和集体备课平台为全国13万余名思政课教师提供服务,展现了强大的引领力和支撑力,市委教育工委将一如既往支持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发展。他表示,近年来,思政课教学模式产生了深刻而显著的变化,由单一课堂讲授模式向吸收社会发展新动态、利用科技发展新成果、深入社会实践最前沿转变,这也对思政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高精尖创新中心在既有工作成绩的基础上接续奋进,围绕加强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有效结合推动“大思政课”建设,围绕整合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资源、人才资源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他强调,在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高精尖创新中心要精心策划、提前行动,做好理论储备、人才储备、资源储备,为一线思政课教师提供更多理论阐释和教学资源的“正面供给”,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中发挥带头模范作用。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本创新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Email:wuxiaofeng@crup.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