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 奋力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工作推进会

时间:2023年04月28日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
来源:宣教之窗

牢记政治嘱托

书写新路答卷


2023年4月25日,是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


去年的4月25日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政治嘱托和明确要求

 

要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中国人民大学将进一步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人民大学的亲切关怀、殷切勉励、深切期望,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寄予的使命要求、政治厚望、殷殷嘱托总结一年以来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成就和新路建设“十大工程”的阶段性成果,对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进行再动员、再部署,统筹推进今后一段时期学校全面实施、全面铺开、全面落实新路建设“十大工程”的任务安排,激发全校师生员工勇当新路排头兵、奋进时代新征程的昂扬斗志。

图片

4月25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工作推进会。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讲话,党委副书记、校长林尚立主持。全体在校领导吴付来、郑水泉、杜鹏、齐鹏飞、王轶、胡百精、王易出席。

张东刚书记作总结与部署

图片

今天,我们重温嘱托、牢记使命,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人民大学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去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的最新发展,是办好中国人民大学的总纲领、总遵循。


必须时刻牢记领袖嘱托,坚定不移高举思想之旗、精神之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01

锐意进取 团结奋斗 全面学习宣传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过去一年,学校党委和全体师生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按照“举旗帜、走新路、做先锋”的总体思路,牢记政治嘱托、答好新路答卷,扎实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采取了一整套战略性举措,推进了一揽子时代性探索,开展了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取得了一大批标志性成果。


一是高扬精神之旗,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精神要义。一年以来,学校党委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印发学习贯彻的决定和方案,持续掀起学思践悟热潮,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学出坚定信仰、学出绝对忠诚。抓好学习培训,抓实宣传普及,抓牢主题教育。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师生宣讲团成立!张东刚书记为青年教师作报告


二是完善顶层设计,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校党委不断增强问题意识,坚持系统观念,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学校各项工作,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立柱架梁。成功筹备召开学校第十五次党员代表大会和85周年校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细化施工图任务书。



02

当好施工队长 扎实推进

新路工程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细落地


学校把工作主线放到“狠抓落实”上,突出今年是“落实年”“攻坚年”的鲜明基调,积极调度工程实施进展,建立健全事前、事中、事后有机衔接的闭环管理机制。以“十大工程”为重要抓手,持续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取得了宝贵经验和阶段性成果。


一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建设工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工程”,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宣传普及取得新成效。团结“五路大军”深化合作研究,持续产出标志性成果,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 

二是推进“党建引领建设工程”,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焕发新气象。加强学校党委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统筹推进干部队伍建设。

三是推进“‘开路先锋、事业闯将’培育工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新提升。升级“三全育人”模式,突出“五育并举”导向,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四是推进“高等教育红色基因传承和精神品格弘扬工程”,红色血脉激发新活力。挖掘红色资源,弘扬红色文化,深化红色教育。

五是推进“思政‘金课’建设工程”,“讲准、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取得新成果。引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全面深化思政课程建设改革创新。

六是推进“学科体系改革与创新工程,“独树一帜”的办学特色形成新格局。在凸显特色上下功夫,在机制改革上出实招,在交叉融合上谋新篇。

七是推进“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创新工程”,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迈出新步伐。强化自主知识体系的学术构建,增强自主知识体系的社会认同和价值引领,大力推进有组织科研。

八是推进“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打造工程”,人才工作开创新局面。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拓宽人才发展路径,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九是推进“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传播工程”,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拿出新作为。构筑国际传播新矩阵,培养全球战略性人才,提升科研国际影响力。

十是推进“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工程,校园文化氛围展现新风貌。

03

勇扛使命 勇当先锋 全力以赴

书写新路答卷崭新篇章


学校要把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长期战略任务,不断从中汲取无穷智慧力量和强大精神动力,梳理经验做法,检视差距不足,明晰前进方向,再对标、再部署、再起航,拼搏奋斗、昂扬奋发、实干奋进,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上作出表率、立住标杆。


一是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锤炼品格强化忠诚。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用红色校史滋养师生,弘扬“忠诚、团结、紧张、活泼”的校风,发扬“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的精神品格,坚持教育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的方向,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二是必须学思践悟担使命,凝心铸魂筑牢根本。要以全面推进主题教育为牵引,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全面、系统地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深刻内涵,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三是必须对标对表走新路,实干担当促进发展。加速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加力打造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加压推动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

四是必须持之以恒抓落实,笃行不怠务求实效。要按照《“狠抓落实”工作十条措施》文件要求,一体化落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总体工作方案》《落实第十五次党代会部署工作方案》《新路建设十大工程实施方案》《2023年工作要点》等重要文件,推动学习、宣传、贯彻、督查等常态化,实现“工作倡导抓落实”向“制度保障抓落实”转变,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务求每年都能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我们一定要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抢抓机遇、创造机遇,为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地走好一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作出人大人的卓越、突出贡献。

图片
图片

林尚立校长主持并总结

图片

去年10月,学校召开第十五次党代会,大会报告提出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全面实施“中国人民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十大工程”,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绩。11月28日,学校印发了《中国人民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十大工程总体方案》,系统推动包括“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建设工程”“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创新工程”“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打造工程”等在内的十大工程一体化建设。


刚才,张东刚书记代表学校党委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殷殷嘱托,总结新路建设“十大工程”在组织谋划、协同编制、狠抓落实等方面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全面展现了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学科建设、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打造、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等方面所取得的工作成绩,并对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任务进行了部署,提出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学思践悟担使命、对标对表走新路、持之以恒抓落实。本次推进会后,我们将稳步提质长期项目,打表推进在建工程,“走实、走快、走宽、走远”,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态度,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细落地,全力推动学校坚定不移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图片


图片

新路“十大工程”代表发言

01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建设工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工程

图片

秦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研究院院长

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理阐释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在中宣部、教育部的指导下,在学校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在学校“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建设工程”的推动下,在学校各学院领导及老师的积极配合下,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并围绕党的创新理论的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学科化构建、大众化传播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研究院积极开展党的创新理论的宣传普及工作,认真开展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积极开展决策咨询服务工作,开展了一系列学术活动,积极参与党的创新理论的大众传播,积极开展党的创新理论的对外传播。2023年,研究院将继续在中宣部和教育部指导下,在学校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学校的总体部署,配合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积极优化研究队伍,建好跨学科研究平台;积极开展重大课题的研究,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阐释,产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积极举办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促进高水平的学术交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在中外媒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思想。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服务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和学校“双一流”建设。


02

“开路先锋、事业闯将”培育工程

图片

杨子强

党委学生工作部(处)

副部(处)长(主持工作)

围绕战略目标狠抓落实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

造就一大批先锋闯将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考察调研时深情勉励人大学子要“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先锋闯将”从此成为人大人矢志追求的身份标识。这一年,学校用初心感召先锋闯将分子,用思想武装先锋闯将头脑,用山河淬炼先锋闯将筋骨。领袖嘱托不可辜负、伟大事业必须狠抓落实。我们将在培根铸魂上狠抓落实。毫不动摇坚持“人大红”的精神底色,推动学生党建和思政工作深度融合,用忠诚、团结、紧张、活泼的人大校风铸魂育人。我们将在守正创新上狠抓落实。围绕具有人大特色的中国式书院制改革,与多部门一同推动“本硕博”育人链条一体化设计、“校院班”育人载体一体化建设、“教管辅”育人主体一体化行动、“读写算”育人模块一体化构建、“学习训练实践科研”育人资源一体化供给,顺应人的全面发展需求,在成长共同体中实现育人生态的系统改革。我们将在集成赋能上狠抓落实。全力推进“智慧校园3.0”学生发展平台建设,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推动实现成长地图一网尽知、成长数据一站集成、成长表现一键生成、成长评价一单可见的有机统筹。先锋闯将,本质上是一种共产党人写在血液中的浪漫,是一种从陕北贫瘠的土壤里长出来的向死而生的倔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先锋闯将”,依靠的恰恰就是先锋闯将的精神本身。我们将高举这种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师生携手奔跑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上。


03

高等教育红色基因传承和

精神品格弘扬工程

图片

李贞实

博物馆馆长

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精神品格


作为学校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的十大工程总体方案之一,“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精神品格”关键就是要守住学校的“根”和“魂”。建校早期档案资料、校史资料以及老校长、知名学者、校友相关红色文物等红色资源是学校传承红色基因之根,也是档案馆、博物馆、校史馆的立馆之本,“三馆”建设延安陕北公学旧址、阜平华北联合大学旧址等“校史纪念馆方阵”,设立陕北公学旧址、吴玉章老校长故居陈列馆“校史教育基地”。下一步,“三馆”将以守住学校的“根”和“魂”为宗旨,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精神品格”为目标,紧扣“红色线”“传统文化线”“艺术线”以及“新时代线”四条主线,以“红色教育”到“人民教育”为主题,加强红色档案、校史资源共享和校史资源库建设,努力构建校史展陈与宣传、校史编修与研究相互促进、相互整合的工作体系。加大对红色教育家、人民教育家、大先生等人物档案的征集整理力度,用红色档案、校史滋养师生,讲好党创办人民大学的故事,深入推进“高等教育红色基因传承和精神品格弘扬工程”相关工作落实到位。


04

思政“金课”建设工程

图片

宋友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高质量推动思政“金课”建设


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立德树人,高质量推动 “讲准、讲深、讲透、讲活” 思政金课落到实处。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构建思政金课的课程体系;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教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夯实思政金课的学理支撑;健全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汇聚思政金课的最大合力;注重概括提炼课程建设经验,营造思政金课的良好氛围;服务国家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拓展思政金课的社会空间。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下一步,我们要继续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坚持守正创新,保持战略定力,奋力攻坚克难,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05

学科体系改革与创新工程


杨凤城

中共党史党建学院院长

以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为核心

建优建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


中国人民大学作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引领者、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的倡导者、一级学科方案的论证者,作为设立中共党史党建学院的首家高校,负有先行先试,为学科立规范、树标杆的使命任务。在学科体系方面,着重抓二级学科或学科方向建构、一级学科人才培养方面率先探索。在学术体系方面,着力抓好学术共同体建设尤其是制度化的学科建设联盟、学术阵地建设、积极推进中共党史党建学阐释和总结、努力培育中共党史党建学新的学术增长点。在话语体系建构方面,我们将布局研究中共党史党建学由政治文本政治话语、政策文本政策语言,向学术话语学术文本转化的历程、经验、成果和问题,增强用学术讲政治的本领;将组织力量研究中共党史党建学的国际传播与国际学术交流问题,增强国际话语能力,向世界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新中国的故事。


06

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创新工程

图片

刘守英

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逻辑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服务学校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的实践,我们在建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逻辑上探索产生了如下经验。基于中国的独特历史、独特文化、独特国情,提炼中国独特的典型事实;扎根中国大地,基于中国实践,形成中国问题;以“两个结合”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指导,形成中国方法;以中国事实和中国问题,形成中国术语和中国范式;以中国和时代为观照,进行知识创新和理论创新;以创新理论解决重大问题;以形成世界一流的师资队伍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创造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中国思想。


07

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打造工程

图片

周勇

新闻学院院长

为走好建设

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新路铸就人才基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强中青年教师骨干的培养,把人民大学打造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领域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第一,做好学科发展顶层设计,优化人才队伍布局。新闻学院确立了学科发展的四大领域,布局了九大主攻方向、组建十六个科研创新团队,以此来布局人才阵列。第二,强化创新引领,以事业助力人才成长。对内要以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为抓手,在跨学科、跨文化、跨界的视域下重构学科内涵外延;对外要进一步强化对国家重大需求的响应,拓展学科外部价值。第三,持续推进学科治理现代化,以制度保障人才工作的科学长效。要构建和完善人才发现、培养、选拔、评价一体化的闭环机制。第四,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传承和光大学院文化。秉持中国人民大学和人大新闻传播学科的深厚底蕴和文化传统,形成扎根中国大地、具有中国情怀和世界眼光的一流师资队伍。


08

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

传播工程

图片

张晓萌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主持工作)

积极传播

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

全方位开创国际交流建设新局面


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在学校总体部署国际交流工作、服务党和国家重要战略格局中,我们落实新路工程学校国际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第一,强化思想引领,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贡献力量。第二,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扩大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的“朋友圈”。第三,深化多边合作机制,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我们将在“走新路”“谋战略”“开新局”上持续发力,推进落实多边合作机制建设、全球高端学术品牌、国情教育与全球胜任力等专项工作行动,不断提升学科国际引领力、学术国际影响力、学生国际竞争力,为学校走好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贡献力量。


09

党建引领建设工程

图片

张志强

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

博士生第二党支部书记

强化党建引领 争做强国先锋


习近平总书记以“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成为自觉追求”寄语人大师生,殷切期望中饱含以党建领航青年发展的深远思考。一是强化党建引领,以理论学习助力学术研究,为此,我们立足政治经济学学科优势,开展读原文、学原著、悟原理系列活动。一场场支部组织生活变成了学术经典研讨会,一篇篇马克思主义文献架起了从思政教育向学术转化的桥梁。二是强化党建引领,以深入实践感应时代脉搏,为此,我们走出“中关小村”,把主题党日开在“祖国大地”上。学生党建是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基本单元,坚强有力的学生党支部是走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的政治保障。强化党建引领,凝心铸魂筑牢根本,实干担当促进发展,样板支部建设永远在路上。


10

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工程

图片

李建蓬

法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

赓续红色血脉,勇担青春使命

走好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新路


人大校园文化建设要贯彻好“讲好党的故事,讲好党创办人民大学的故事”。《陕北公学》、“人大组歌”展演等一系列主题演出突出了人大校园文化的红色主题性,为人大学子刷亮了红色底色;同时,校园文化建设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多样的文体活动满足了同学们多样的校园文化需求。人大校园文化有厚重的红色基因作为底蕴,有一批批勇担使命的青年同学作为依托,人大校园文化一定能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向世界!



各学院(系)、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和机关部处及直(附)属单位主要负责人,青年教师党员代表以及学生党员代表参会。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本创新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Email:wuxiaofeng@crup.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