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会上,王磊主任对中心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他详细介绍了新华社新闻中心的职能定位、组织架构及工作业务等基本情况,希望与高校在科学技术、媒体宣传、人才培养、智库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合作,体现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担当。王磊主任指出,此次赴中国人民大学调研有四大目的。一是学习把握当前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方向。二是结合中国人民大学的相关需求,探索双方合作空间及实施细节。三是推进新华社走进大学校园,提供全媒体传播服务。四是同中国人民大学共同探索跨界协同育人模式,发挥双方优势,进一步推进思政课由课堂走向实践。
郑水泉副书记对王磊主任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新华社与中国人民大学具有深厚历史情缘和广阔合作前景。新华社是国家通讯社,拥有优质的新闻团队、海量的新闻资源,多年来为中国人民大学提供了宝贵支持。中国人民大学作为党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在思政教育领域发挥着引领全国的示范作用,双方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和无限的合作潜力。面向未来,郑水泉副书记希望双方可以在宣传报道、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国际传播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建议尽快推进双方合作计划和具体方案。
王易副校长介绍了中心发展历程和主要建设成果。她指出,中心在搭建平台、打造金课、锻炼队伍等方面持续发力,已为全国2900多所高校的14.5万余名思政课教师、7万余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提供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服务,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作出重要贡献。近期,中心着力打造“陕公大学堂”系列公益讲座,研发上线北京市学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数字地图,举办“北京中轴线上的大思政课”示范展示活动等,持续为推动“大思政课”建设和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贡献力量。
交流环节,与会双方围绕合作基础、合作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韩世峰强调新华社与中国人民大学的合作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创新;袁元介绍了《瞭望》周刊与思政课建设相结合的重点栏目;杨子强介绍了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在学生工作方面取得的积极成绩;熊宇平提议双方可依托新华社的丰富案例资源打造一批精品微思政课程;何虎生希望在资源库建设和国际传播能力提升等方面与新华社深度合作。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本创新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Email:wuxiaofeng@crup.com.cn